辽宁在牛河梁遗址附近发现大型红山先民聚落址******
中新社沈阳2月3日电 (记者 韩宏)记者3日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距离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6.5公里的上朝阳沟村,发现了一处大型红山先民的聚落遗址,为“红山古国”原生型文明起源增加了新的证据。
2022年6月,为配合赤峰至绥中高速公路(G4515)凌源至绥中段建设,考古人员对此前调查发现的上朝阳沟遗址进行考古勘探。
上朝阳沟遗址地处牤牛河支流东岸,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目前牛河梁遗址周边地区调查发现的面积最大遗址,考古人员2022年实际勘探面积大约10万平方米。通过考古勘探,发现了27座房址。由于还未进行全面考古发掘,目前没有更为详细的考古发掘资料。根据勘探情况分析,这些房址平面近似“凸”字形,为直壁、平底的半地穴式房屋,建有长门道。
据介绍,目前牛河梁遗址周边地区开展的考古工作主要是围绕墓地及祭祀中心进行的,对不同等级礼仪中心及祭祀行为研究较为深入,但与之相关的红山文化大型聚落址系统性发掘工作明显不足,缺乏居住址材料,这就无法完整展现红山先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等更多具体而生动的细节。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副院长李新全表示,通过这次考古勘探以及下一步的发掘工作,可以进一步明确上朝阳沟遗址的房址结构及聚落布局,填补牛河梁遗址周边地区大型聚落址发现与研究的学术空白,为继续寻找红山文化其他大型聚落址提供参考资料,进而在充分考虑地域环境等影响因素基础上探索红山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区域特征,从而为最终探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红山模式提供实证材料。(完)
甘肃安定:冬日马铃薯原原种收获忙******url:https://m.gmw.cn/2022-12/21/content_1303230687.htm,id:1303230687
12月20日,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工人将马铃薯原原种装袋。
寒冬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工人们忙着筛拣、装袋、储存。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一般需要100天左右。
近年来,有“中国薯都”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新华社发(王克贤 摄)
12月20日,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工人在收获无土栽培的马铃薯原原种。
寒冬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工人们忙着筛拣、装袋、储存。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一般需要100天左右。
近年来,有“中国薯都”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新华社发(王克贤 摄)
12月20日,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工人在收获无土栽培的马铃薯原原种。
寒冬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工人们忙着筛拣、装袋、储存。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一般需要100天左右。
近年来,有“中国薯都”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新华社发(王克贤 摄)
12月20日,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工人在筛选马铃薯原原种。
寒冬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工人们忙着筛拣、装袋、储存。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一般需要100天左右。
近年来,有“中国薯都”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新华社发(王克贤 摄)
12月20日,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工人在筛选马铃薯原原种。
寒冬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工人们忙着筛拣、装袋、储存。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一般需要100天左右。
近年来,有“中国薯都”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新华社发(王克贤 摄)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